各路神器出场 记者揭秘上林湖水下考古有多牛

浙江2017/3/6 16:55:01
0

一年一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日前启动了初评,40个项目入围,浙江进了两个:浙江宁波大榭遗址、浙江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

大家应该对这两个项目不陌生,去年年底公布的浙江重要考古发现,他俩双双入选。去年12月,在重要发现的公众分享会上,上林湖后司岙的考古领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建明,就跟大家发布过。

▲水下沉船,浑水摄像机摄取的声呐影像

秘色瓷是什么?它是越窑的高等级青瓷,吴越国直接供应给宫廷的瓷器,一般的大臣老百姓不能用。

而后司岙的发现,解决了秘色瓷在哪里烧、怎么烧的问题——秘色瓷的烧造地,就在上林湖。

但在整个考古的过程里,有一件特别有趣的事,被很多人忽略了——2016年11月中旬至12月下旬,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这几家单位——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对上林湖后司岙水域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水下考古调查。

▲水下圆形窑炉,浑水摄像机获取的声呐影像

宁波“小白礁Ⅰ号”清代沉船水下考古,是在深海里。而上林湖是我省首个内水水域水下考古项目,而且水下各种神器,聊天的、拍视频的、监控的,在全国都是第一次用到。

如今平静的上林湖

原来曾是个热闹的地方

可能你会觉得奇怪,瓷窑址不都是在陆地上的么,为何还要下水考古?

现在的上林湖水库,湖面平静,四周山林环绕,是个纵深的山区腹地。但古代的它,绝不是眼前的样子。

郑建明说,唐代有上林乡,瓷片上也发现了疑似“上林湖”的字,所以唐代应该就存在着上林湖。历史上多次拦坝蓄水以及多次水位变迁,原本位于山林坡地上的部分越窑遗存、村落民居、码头堤岸、道路桥梁等遗存,都淹没在了水下,成了眼前的湖。

古代的上林湖水域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并不清楚。于是,就有了这次水下调查。

郑建明时常会念叨后司岙过去的名字:大埠头。显然,这里曾有个码头,有河道。瓷器易碎,陆地运输不是第一选择,主要还是靠水路。曹娥江、浙东大运河等便利的水运条件,成品可直接在这里装船,从宁波出海,也可向西过杭州北上到国内许多重要城市。

只是眼前的上林湖,水天平静,码头早已消失。

如何回到过去?看似高冷的科技,帮我们打开这条时空隧道——

“摄像机”的显示屏,清晰地扫过它们,大家仔细数着:1处古水坝、1条古水道、1条古湖堤道路、6艘近现代沉船、6座圆形窑炉、4个片区建筑基址。

关于“大埠头”的地名,专家们的推测终于有了实物的印证。“我认为最大的价值,在于对整个上林湖古代环境的探索,重建、复原当时的古环境。”一直“在陆上”考古的郑建明很感慨。

水下聊天、拍摄

各路神器第一次出场

我们再介绍几款首次成功使用的水下神器吧。比如,穿越千年的“摄像机”,其实专业称呼叫:Didson高清双频识别声呐。简单点,叫“浑水摄像机”。

它就是针对像上林湖深水区这样能见度较差、悬浮物较多的水文环境用的。其实它本质上还是声学探测手段,只是探测出来的图像很高清,才有了这个称号。

那怎么用呢?直接拿着它下水拍吗?

并不是。考古队员在选定拍摄对象后,把声呐探头从船侧深入水底,在水面上调整好角度、位置,然后根据显示屏操作拍摄。

凸露于湖底表面的文物情况,可以通过仪器探测获取。但它们保存如何,怎么分布的,又是什么材质做的,隔着仪器看,总归是不够真切。

这就需要水下考古队员了。林国聪是“小白礁Ⅰ号”的水下考古领队,也负责这一次上林湖水下考古调查。

他说,上林湖水域的能见度比较差,浅的地方也只能看个两三米远;深一点的,就算用水下手电筒(和普通手电筒差不多,加了一个防水抗压的外壳),也就能看到50厘米左右。

在暗黑的湖底作业,沟通是一个大问题,之前,队员都是靠做手势。这一次,终于用上聊天神器——潜水全面罩水下无线对讲系统,用它,也可以和岸上的人保持通话。

但还有一个问题。因为能见度有限,大家时常会没有方向感,游着游着就偏了。于是,岸上又新装了一套设备——超短基线水下定位系统。队员在水下的行踪,运动轨迹,第一时间被船上的人掌握,看到跑偏了,就及时告诉他。

水下队员除了看,有个重要任务——拍照。有张湖底建筑基址的照片,是队员拿着佳能高清相机拍摄的光学照片,它在能见度较好的浅水区域很好用。

这些器件都用在我们看得到的湖底表面,但泥沙掩盖下的文物情况到底如何?在不动土、不破坏遗址本体的前提下,很难知道。于是,更厉害的神器要出场。

但这件东西,我们很熟悉,只是第一次被用到水里,可以说,它是被宁波所的水下考古队员激发了潜能——探地雷达。

根据电磁波的原理,它一般用于干燥的地面,用来寻找各种被掩埋的迹象。但是,水电不相容啊。

林国聪和小伙伴有点不甘心,他们觉得上林湖浅,电磁波的衰减没那么快,再加上是淡水,含盐量不高,电阻率低,导电性应该不错。

所以他们对探地雷达做了一些技术上的改造,结果成功了——堤坝、河道,在水底埋了多深,有几层,每一层大概是什么东西,形状是怎么样的,非常直观地探测到了,连掩埋在泥沙底下的地层纹理都很清晰。

以前关于探地雷达不适用于水下考古的认知,这一次在实践中被纠正了。

陆上的田野考古发掘加上水下的考古调查,开辟了上林湖越窑考古的新格局,也为国内水域水下考古作出了一次新的探索。

当然,上林湖后司岙水域的水下考古还没结束。林国聪说,今年,他们会把之前发现的部分重要遗迹进行钻探取样、分析,以期得到更为准确、科学的调查资料。

来源:浙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