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新衢州 美丽大花园大家谈丨衢州首期《电视问政》有感(四)

电视问政有感2018/8/16 11:51:25
0

(一)市委宣传部 毛俊寅


我市大型电视问政《请人民阅卷》首期节目近日播出,近百万干部群众通过电视、广播、网络进行收听收看,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基层干部群众纷纷为电视问政节目点赞,认为电视问政问出机关好作风、问出干部执行力、问出发展好环境。笔者认为办好电视问政节目《请人民阅卷》要坚持烧好“六味真火”。

一、真推动。各级党委政府的真心重视推动,是“电视问政”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为了办好电视问政节目,我市专门制定了《电视问政栏目实施方案》,成立了高规格的电视问政节目工作领导小组,并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分工。在第一期电视问政活动中,市委书记亲自参加并进行点评,这为打响电视问政第一炮提供了保障。

二、真定位。真定位就是要牢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抓牢问政节目的创办初心,找准群众关切和改进政府工作的结合点,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正把节目办到群众的心坎上。第一期电视问政节目以“农房体系构建和风貌提升”为主题,可以说抓准了群众的“痛点”和基层治理的“难点”,期待下一期节目能继续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市委“1433”战略体系落和15项攻坚任务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

三、动真格。“真问”“问真”是电视问政的生命线。真问就是要用真实的案例来发问,用理性的声音来追问,用真正的力度来问责。第一期电视问政中,有些领导在回答问题上打官腔、放空炮,以“这样那样的理由”进行推脱,这样的做法不可取。电视问政栏目的编辑记者应具有敢于揭露真问题、挖掘真相“真问”精神,有坚持问出真思路、真承诺、真成效的“问真”使命,只有这样电视问政类栏目才能赢得电视观众的信任。

四、真水平。主持人在电视问政节目中肩负“市民代言人”的角色,一方面要转达百姓心声,另一方面要敢于诘问官员。能否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能否既展现活泼幽默又体现犀利辛辣、能否根据现场情况作出合适的点评,考验着主持人的真水平。

五、真客观。本期电视问政节目对农房建房、三改一拆等问题进行了暗访曝光,通过采访群众,说出了鲜活的问题,很有现场感,非常客观真实。而电视问政提问的主体除了两代表一委员等,基本没有基层群众。建议,下一期可适当邀请当事群众或村干部,让节目显得真实可信。

六、真落实。问政并不单是曝光问题,更在于推动问题解决落实,让群众真真切切看到问政成效。这次电视问政节目结束后,相关部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纷纷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整改,并在媒体上公布了整改结果,此举值得肯定。建议下一步专门开设专题专栏或微信公众号,把电视问政整改落实成果在上面进行公示,让群众看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市委宣传部 王小东


衢州版电视问政《请人民阅卷》自7月6日播出以来,引发观众网民广泛关注,社会反响热烈,目前累计收看人数已经超过百万,其中网络平台观看量突破38万,可谓大获成功,着实“热闹”了一把。看完节目后,个人对电视问政的“门道”进行了一点思考,有四个方面的体会:

①电视媒体强势回归。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视广播媒体平台日渐式微,电视作为主流媒体的地位略显尴尬,存在感也越来越低。此次电视问政以“代入感”和“画面感”强势回归,将人们带入现场,让官员们褪去光环,还原成一个个鲜活的人民公仆,让人耳目一新,上百万的收看量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②问政模式全新突破。近年来,我市先后建立了“通衢”网络问政平台和12345政府热线,探索出了网络问政和电话问政的成熟模式,但是这两种问政平台都有局限性,如网络问政以图文为主,不够直观;电话问政仅限于我问你答,影响面小。而电视问政通过记者的深入调查、梳理和挖掘,将前因后果、问题根源、解决措施鲜活呈现,大大超越了前二者的局限,达到以案说理、举一反三、整体解决的效果。

③问题导向瑕不掩瑜。首期节目是“开门炮”必须打响。此次选题聚焦农房体系风貌提升和构建,抓住了农民的“痛点”,也抓住了基层治理的“难点”,先后曝光了建房难、抢违建、拆违难、规划乱等问题,并顺藤摸瓜找出了体制机制、政策制定以及干部作风问题,找准了症结所在。虽然被问政的官员的媒体素养和答问技巧还有待提高,但总体态度诚恳、瑕不掩瑜,基层干部第一次上这样的节目,能有这样的表现可算是中规中矩。

④后续跟进及时有力。节目播出的第二天,各地已经启动了后续跟进措施,衢江区主动上门,全面摸排情况;龙游县立行立改,整体拆除违章建筑,江山市积极推进农用地分类处置;常山县启动整治清零行动;开化县召开现场协调会等等,体现了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的铁腕有力,印证了“三王主”、双回路体系的科学有效。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高手看王道。电视问政作为大整风十大行动的一项重要举措,最关键的“王道”是把群众动员了起来、让群众参与了进来。这样的问政节目如果能够长期举办下去,必将为全省乃至全国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鲜活的素材、经验和样本。

针对电视问政反映出来的干部媒介素养偏低、处置矛盾问题乏力、部门推诿扯皮等问题,我们每一位干部不能清风过耳、袖手旁观,而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进行反思。结合个人实际,要从“慎、思、善、为”四个方面学习改进提高。①慎:面对镜头谨言慎行。要转变观念思路,提高媒介素养,学习金字塔原理和结构化思维方式,提升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增强面对镜头的自信,特别是不能出现阻挠记者采访和拍摄的行为。②思:面对诉求三思后行。群众有合理合法诉求而长期得不到解决,不能只看表象,要多思考底层原因,找到问题的源头,才能更好为群众服务,更好解决问题。③善:面对批评从善如流。结合近期大整风行动的要求,要虚心接受组织、同志提出的批评意见,做到立行立改。④为:面对矛盾主动作为。结合基层治理、营商环境、文明创建、城市品牌等重点攻坚任务,主动对标任务要求,开展矛盾大排查、大梳理,建立问题清单,通过化解矛盾推进工作。


(三)市委宣传部 朱宇翔


当下,“大整风”是最热的关键词:先是一批市级部门一把手的手机号码向全社会公布,然后是首期电视问政节目闪亮登场。群众登台问政,官员前台答卷,从播出效果和影响力来看,这档栏目取得了成功,初战告捷。节目之所以成功,具备以下因素:一是市委高度重视,为节目提供了坚强后盾;二是广电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如VCR始终围绕核心问题、现场主持人犀利追问、舒中胜点评到位等;三是被问政的官员“原生态表演”,有预案没预排,被问得面红耳赤、大汗淋漓。 多数被问政官员的表现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只会说“官话”。 这场问政,观众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市规划局局长说的“凡是给老百姓添堵的规划不是好规划”,这是当天现场的“金句”。为什么很多人说不了这么接地气的“人话”呢,有面对镜头的紧张,有面对问政被问责的压力,但笔者认为是“官话”说多了习惯了,长期都处在这种话语体系里,与群众对话少,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语言定势,说不来“人话”。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与群众沟通对话的“高手”,这也是毛选读来读来亲切的原因。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体系也是十分接地气,他的讲话,热词、金句不断,很多都是网民们传诵的”段子”。 能不能说“人话”既是能力问题,更是感情问题和作风问题。无论是能力问题、感情问题还是作风问题都是这次“大整风”行动要靶向解决的问题。相信,这场大整风将是一场洗礼,会促使每一位党员干部从内心认真审视自己对待群众的感情问题,荡涤存在的作风问题,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四)市委宣传部 何明星


问政并非新鲜事,从地方到中央,从电话到网络,形式多样,渠道众多,但为何还需搬上电视演绎,我想更多的还是要以聚光灯来拷问政府,公开晒诚意、晒形象、晒政策,让问题不再走到断桥路,让问政成为民怨的减压阀。对此,我有三个问题自问自答:

1、是否将心比心,换位思问?

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党和政府一贯坚持的问政路线,这首先需要的是有将心比心的换位思考。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党员干部只有经常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站在群众的立场和观点上分析判断问题,将心比心,对症下药,才能找到关键处,解开 “死疙瘩”。老百姓的需求才是政策计策对策的方向。问题不是拿来解释,而应拿来拷问政策的合理性;答问不是一时,而应视为今后顶层设计的宝贵经验。

2、是否痛定思痛,安心备问? 

“电视问政”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举措,也是当前大整风建设的重要内容。“电视问政”精彩在于扎痛 “官神经”,但目的在于能不能“痛定思痛”。每个上台的干部们也都作过充分的准备,但很多问题往往出乎意料,这充分说明我们准备的“问题”有些脱离了群众,必须引以为戒。但与此同时,更应关注这些意料之外的问政。只要所问之“政”切实际、接地气,我们就要认真推广。不能只图点上解决,而要“痛定思痛”,知耻后勇,做到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下一场就能安心备问,从容应对。

3、是否精益求精,精心设问?

《请人民阅卷》给老百姓提供一个参政渠道、问政平台。徐文光书记点评点出了电视问政的目的:“全市干部面对问题,不要找理由,要以结果为导向,抓好落实,倾听百姓声音,更好地为百姓服务。”电视问政节目由于交流更直接、受关注程度更高,所以更应该在节目制作上精益求精。要敢于直揭问题,忌面子、忌炒作、忌作秀,不断创新、完善节目的形式和内容,加强问政现场的研究和策划,力争使节目稳中求新、精益求精。同时,对问政出来的问题我们也要采取深入现场、采访群众等方式,追踪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真正将《请人民阅卷》打造成发展的选题库、百姓的好帮手、衢州有礼的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