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探索③丨守护绿水青山,走好生态富民路

综合2022/8/7 18:32:21
0

图片

“中国豪猪、华南兔、黄腹鼬、虎皮楠、长梗黄精、蛇足石杉……钱江源国家公园里有这么多珍稀动植物,我和孩子长了不少见识!”7月28日,在位于杭州的浙江自然博物院,市民江超带着孩子参观“钱江之源·生态开化——开化县生态文明建设暨乡村振兴成果展”后感慨地说。

图片

▲浙江自然博物院内的“钱江之源·生态开化——开化县生态文明建设暨乡村振兴成果展”

此次成果展于5月27日开展,已持续了两个多月,充分展现了浙江“母亲河”——钱塘江源头的好生态,及开化通过生态富民增收的生动实践。

作为钱塘江的发源地,开化承担着“一江清水送下游”和“华东重要生态屏障”的使命与责任。早在1997年,开化率先提出生态立县战略,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41年来,开化县共有137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造林面积25.8万亩,开化森林覆盖率从60.1%提高到80.9%。

图片

“保护生态就是加快发展,加快发展就必须保护生态。”衢州市生态环境局开化分局相关负责人相告,以前开化有家造纸厂,每年上缴的税收达数百万元,但因排污不达标最终被关停。这些年来,开化以生态保护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不惜代价去黑色GDP、不遗余力“腾笼换鸟”,先后关停污染企业200多家、木制品加工厂235家,否决化工及有污染项目265个,为绿色发展筑牢生态屏障。
生态文明建设是长治之路,开化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驰而不息。2014年8月,开化县被列入全国28个“多规合一”试点市县之一,编制完成了《开化县空间规划(2016—2030年)》,科学划定“三区三线”编制形成融发展与布局、开发与保护为一体的全县域空间管控“一张蓝图”;2015年创新性提出将全县域建设为国家东部公园;2017年钱江源国家公园成功列入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唯一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2021年开启“国家公园城市”建设新篇章。在这张“蓝图”的指引下,开化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美丽经济”得以长足发展,生态富民之路越走越宽。
今年7月,国内首个“回归自然的艺术村落”——开化县中村源头里历史文化村落景区正式开业。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无人居住、杂草荒芜的“空壳村”,现在这里传统民房依山而建,溪流穿村而过,成为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写生的好地方。这一切变化,离不开开化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改革探索。2019年,西畈村和联众集团达成协议,以整村打造的方式,将大源头打造成回归自然的艺术家古村落。“我们以房屋、土地、山林等要素资源入股,每年村集体和村民可直接增收25万元,还能带动50多名村民就业。”该村党支部书记邹福疆激动地说。

图片

▲开化县中村源头里历史文化村落景区

依托好山好水,生态工业、现代农业等新业态从传统产业中裂变出来,为山区跨越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开化逐步形成了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大健康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为主导产业的“3+1”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山区县生态工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出台了一系列产业绿色发展扶持政策,培优做强“钱江源”区域公用品牌,让顶级茶、身份鱼、有机蜜等开化限量版生态珍品走出大山、走进千家万户。

绿色生态是开化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目前,开化自然资源资产总量超2500亿元,GEP超700亿元,列入国家第二批EOD试点,凭借着强劲的生态发展动能,进一步打通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下步,开化将继续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致力打造山区共同富裕先行实践地,努力成为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示范窗口。


来源:开化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