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籍医生方祖军:救人性命,更要还给病人生活的尊严

头条2018/4/5 16:43:29
0

方祖军从事泌尿外科临床工作多年,是上海华山医院泌尿外科常务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在国内各类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参与多部专业论著的编写。光环围绕下的方祖军其实是地地道道的衢州人,他的从医故事,还要从他小时候说起。


圆梦学医

1966年,方祖军出生在浙江衢州龙游县,从小在农村长大,家里什么活都要帮着干,他至今还记得,当年在一座破落的家祠里念完的小学。“遇上雨天,外头大雨,里面小雨,虽然贫穷,但那时候感觉很快乐,念书是一件美好的事。” 


在方祖军生活的村庄里,缺医少药,村民生了病常常就忍着,有时候一拖就酿成不治。他的父亲是个小学老师,身边全是顽皮的孩子,摔伤骨折的意外时常发生。父亲总是孩子们身边第一个可以依靠的成年人,从一开始的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急救,一点点自己摸索,结果竟然成了远近闻名的“土郎中”——方圆几十里的人都知道他有一手接骨的好手艺,摸骨辨位,徒手复位,甚至接完了骨,去县人民医院拍X光片,医生一听是方老师接的骨,就告诉家长——不必费钱拍片了,放心吧,错不了。

“父亲是个教书匠,一直受乡里乡亲的尊重,可实际上更受人爱戴,源自他治病救人的医术。”方祖军一直为有这样一位父亲而骄傲,他也跟父亲学过一些粗浅的手法。也可能是这种一脉相承的悟性,他学什么都很快,动手能力十分强。高考时,成绩出色的他抱着对医学的热情,所有的志愿,全都填上了医科大学。


1984年, 方祖军如愿被上海医科大学录取,跨上了更宽广的舞台。大学六年,他成长了许多,忙忙碌碌的学业,带给他的是系统的临床思维。他直言:教课书上的始终只是个基础,真正走上临床怎么看病,从症状延伸到病因,从病因想到其它症状,这个逆向与正向双重思考的养成,是一个医学生到一位医生的必经之路。

毕业以后,方祖军进入医院实习,此时他迷上了泌尿外科,“我喜欢充满创新的学科,喜欢挑战。”方祖军说。泌尿外科惊人的发展速度,需要富有创新力,不断突破超越自我的医生,方祖军面对这种挑战跃跃欲试,他想要证明自己可以成为像父亲那样受人尊敬的医者。

方祖军(左)

不修物件但修人

披上白袍,拿起手术刀,一晃近三十年。


如今,他的学生评价方祖军的手术,用一句话称赞他“一位富有工匠精神的艺术家,越是惊心动魄,越是气定神闲。”但方祖军坦言,哪有不慌的道理,只是多年的手术经验告诉他,争分夺秒中,从容不迫就是最快的操作。

几年前一次手术中,病人肾动脉破裂大出血。这是一台开放手术,刚把肿瘤切干净,肾动脉直接破裂大出血,须臾片刻,血柱就像喷泉一样飙出,完全抑制不住,十万火急,如果止不住血,病人命在旦夕。


方祖军毫不犹豫,一伸手探入腹腔,果断捏住血管,然后一点点撤手换钳,就这一步,总共花了将近40分钟,“高度紧张。学生们后来说,见到血飙在我脸上,我依然淡定自若。现在回想起来,不过是一种长期训练后下意识的动作。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一定要稳住,越慌越乱,而且我的状态是所有助手的精神支持,只有我镇定,他们才不会手足无措。”


止血缝合,直到走出手术室,方祖军才有一点后怕的感觉。此时手是麻的,腿也是麻的,坐着喘口气,慢慢缓过神来。“抢救的过程,不亚于跑十公里。”

对医生来说,不经历过救火,不能成长。


前段时间,有个肾肿瘤病人在术中因为肠粘连,分离时肠子破了,尽管术中进行了修补,但术后麻痹性肠梗阻致肠道扩张缝合口破裂引起腹膜炎,再次急诊手术。手术从晚上8点,直到次日清晨4点,整整8个小时,比预想的时间多了一倍。术后历经感染、消化道出血、深静脉血栓等种种关口,经过一个多月的日夜抢救,几天前,病人康复出院了,方祖军感到由衷欣慰。


“我感觉自己像一个工匠,不修物件但修人。一件美丽的艺术品,出现了瑕疵,而我把它修复了,恢复到完美,这种愉悦感,千金不换。”方祖军说。


帮病人找到尊严

如今的方祖军已经是上海华山医院泌尿外科常务副主任、主任医师,他坦言,手术很重要,但是,术前的评估和决策,以及术后的康复指导一样重要。“首先该不该手术,其次是怎样用最小的代价,给病人最大的收益,最后是术后安排病人度过漫长的恢复期,直到完全好了,好透了,这口气才真的松下来。”

不久前,他接诊了一个尿频,尿急,尿失禁的中年人,症状非常严重,多年来一直只能围着马桶转,严重时连睡觉也只能在马桶上打个盹。“很痛苦,生不如死,一切社交都没有了,遭人嫌弃,连自己都嫌弃。后来,按部就班地行尿动力测试、用药、灌注、生物反馈训练,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现在终于可以在床上躺着睡几个小时了。再过几个月,希望他能宛如常人。”

“其实,医学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人文,包括帮助人们找到尊严,不惧死亡。”方祖军说。



编辑:徐漪

来源:晔问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