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画里乡村系列丨探访历史遗迹,重温岁月经典

常山文旅2022/6/1 15:48:58
0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

遗迹不仅是一段过去的留存,

更是一个永不老去的“证人”,

它在所有当事人都已作古时,

仍能平静沉稳地向世人诉说着

一根柱子、一条巷子,

乃至一个城市的过往。

据考古调查表明,

早在三四千年以前,

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自东汉建安二十三年(218)

建县以来至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


里择祠 

常山里择祠历史文化街区是常山县城为数不多还保留着连片的历史古建筑的城市区块。然而,历经时代变迁,街区里的大部分古建筑因年久失修,损毁十分严重,甚至有些已经濒临倒塌,即将不复存在,空留一址念想。庆幸的是,里择祠是为数不多保存下来的古建筑之一。

里择祠坐落在浙江省常山县天马街道马车弄,是常山县城徐氏家族的大祠堂,南宋时衢州太守徐大兴,就是这祠堂祭拜的祖先。该祠始建于明正统六年(1441),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光绪三十二年(1906)重修。

斑驳的墙面,破损的屋面,虽然历史的余韵在它身上刻下了一道道沧桑,岁月的车轮无情地碾压着它的容貌,但它依然眷守着这片土地,凝聚着过往的印记,融汇着古老常山人文风情,渗透着耐人寻味的故事。


三十六天井 

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球川镇的三十六天井,始建于清同治年间,150余年来,这座山乡小镇,依然伫立在衢州的球川镇,它古色古香,带着浓厚的古韵,将我们带回到清代的小镇生活。

走进正门,如入迷宫,走廊迂回曲折,四通八达,连接大小房门一百多扇,沟通大小天井三十六口。走进大天井,桂花飘香,尺把粗的桂花树枝繁叶茂,有古木参天之壮观。走进二米见方的小天井时,抬头上望又有“坐井观天”之感觉。

三十六天井的结构具有传统的五架抬梁式、别具一格的穿斗跨架式,其梁、柱、楣、批、挑、壁都雕刻有飞禽走兽和花草。梅兰竹菊、八仙过海、狮子滚球、姜太公钓鱼,应有尽有。

万寿寺 

万寿寺坐落在何家乡境内黄冈山半山腰,因安徽歙县梅氏在此出家为尼,故称万寿庵,当地人俗称“黄冈寺”。明隆庆年间重建,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重修。

建筑坐西朝东,系南宋古刹。据记载,南宋名相赵鼎和大学士范冲,于靖康二年(1127),因金兵南犯,随高宗南渡来常山,在此寓居。二人身死后,后人为祭祀赵鼎和范冲,将原来的”三贤祠“改建为”四贤祠“。

文峰塔 

文峰塔坐落在常山县塔山公园文笔峰之巅,秀丽挺拔,造型优美。南宋乾道五年(1168年),知县苏玭始建。明万历年间,知县唐之屏修。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五月十九日圮。十八年(1813年),知县陈珄集绅耆等重建。因其建造目的为振兴常山文运,且建筑位置选择在文笔峰上,故名“文峰塔”。2017年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塔系常山县为数不多的砖塔之一,对于研究常山县高层建筑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芳村古街 

芳村古街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史料记载,宋重和元年(1118年),方氏家族迁入本地,始名方村,后改为芳村。

古街上明清、民国时期的建筑大多保存完好,打铁、箍桶、理发等手工业态也较为齐全。

抚摸印刻着历史旧痕的古木窗具,仰望写尽了光影荏苒的飞檐斗拱,仿佛感受到悠悠岁月乘着时光列车呼啸而过。


来源:画里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