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个“世界预防自杀日”来了,让我们关注大众心理健康

健康2021/9/10 17:53:12
0

今年的9月10日是第19个“世界预防自杀日”。2003年9月10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首个“世界预防自杀日”,目的是让公众对自杀引起关注,提高公众对生命的关爱意识。

“近年来,就门诊情况来看,有自杀倾向的人群呈低龄化趋势,很多前来就诊的儿童、青少年都有过自杀倾向或是行为,而抑郁症则是主要诱因。”衢州市第三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钱秀莲说。

13岁女孩患重度抑郁,频繁出现自杀行为

“这日子要是不能过就算了!”

“砰——”

听到这重重的关门声,13岁的婷婷(化名)意识到爸爸又夺门而出了。房间里的她默默地放下了手中的作业,又一次拉开抽屉,取出美工刀,在自己身上划拉起来。

“婷婷,你的作业写完了吗?”婷婷妈妈走进房间,看到婷婷大腿上又有一道深深的口子,不断地往外涌着鲜血。“干什么呢你!”婷婷妈妈立即冲上去拽住了婷婷的手,夺下了美工刀,带着她去了医院。

那天晚上,婷婷的伤口一共缝了十来针,婷婷妈妈为了防止她再出现类似的行为,决定把她送到衢州市第三医院治疗。

钱秀莲医生第一次看到婷婷身上的伤口时,十分吃惊。“孩子目光空洞,好像对一切事物都失去了兴趣。她的颈部、胸口、腹部、四肢,只要是她可以划到的地方,全都有触目惊心的疤痕。” 钱秀莲说,婷婷的行为不同于一般儿童青少年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她求死的意念非常强烈,下手决绝,而且伤口很深。来医院的时候,婷婷还把刀片藏在身上。

经诊断,婷婷被确诊为重度抑郁。其实,婷婷原本的家庭还算不错,她也是个爱说爱笑的女孩。可是近年来,父母的生意出现了些问题,家里突然变得拮据,“他们开始争吵、摔东西,我帮不上家里什么忙,他们很少关心我。我的成绩不太好,我不想和同学说话,我总觉得他们看不起我……”一时间,各种各样的想法充斥在婷婷的脑海里,她开始自责、迷茫,觉得自己没有办法控制情绪,“活着真的好没意思啊,要不死了吧,那就一了百了了。”

后来,婷婷就买了把美工刀,想用自杀的方式与所有的糟心事做个了断。好在,她之前的几次自杀行为,都被家人及时发现并制止了。

“父母只是制止了孩子的行为,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以至于他们看到孩子多次的自杀行为后,变得越来越麻木和漠然。”在市第三医院,婷婷接受了药物治疗,钱秀莲从负性事件认知、生活事件、自杀行为原因等多个角度对她展开了心理干预。同时,钱秀莲还对婷婷的父母进行了家庭关系、亲子关系的相关宣教。

治疗后,婷婷的情绪逐渐稳定,目前已顺利出院。

身边亲友若出现自杀意图,务必给予密切关注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每40秒,世界某个地方就有一个人尝试自杀行为。每年有近80万人自杀身亡。自杀是全球15岁~29岁年龄组人群中第二大死亡原因。

“导致自杀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神经生理、遗传、家庭、教育、心理、社会等。”钱秀莲介绍,例如,有剧烈的人际关系冲突,朋友或熟人曾有过自杀行为,抑郁程度加重,有自杀未遂既往史,慢性心理压力大,患有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失眠症等心理疾病等,这些都可能引发自杀行为。在一般人群中,自杀未遂是最大的自杀风险因素。

有研究表明,多达80%成功自杀的人,都曾直接或间接地表达过自己想要自杀的意图。钱秀莲相告,如果身边的人出现情绪低落或极度悲伤,绝望感、罪恶感、无价值感强烈;经常关注或者想到死亡的事;寻求毒药、刀片等自杀工具;找朋友、家人明确表达或暗示自己有自杀的想法等“自杀信号”,请务必重视起来,给予密切的关注。

如果身边有人出现上述行为,应该怎么做呢?钱秀莲说,首先,不要回避和对方讨论自杀话题,认真帮助他分析面临的问题,给予疏导,切勿采用说教式的劝说和刺激的话语;其次,让当事人独自冷静可能会加剧其孤独感与绝望感。陪伴是最好的支持,明确说明你会让其他值得信任的人一起来帮助他, “必要时,要寻求正规医院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加以干预,避免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复杂。”

链接

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市民可拨打全省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96525” 。我市“96525”热线挂靠于衢州市第三医院,可为公众提供情绪问题、睡眠问题、亲子关系问题、婚姻家庭问题等各种心理问题的咨询,必要时及时提供线上心理危机干预,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

来源:衢州新闻网